臺南市立蓮潭國民中小學
午餐教育與飲食衛生習慣訓練 實施辦法
- 依據:臺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學校午餐及校園食品工作手冊訂定。
- 午餐指導原則:
- 師生共進午餐,一來增進師生情誼,二來適時指導生活教育。
- 不管是營養教育、環保教育、用餐禮儀等,每日指導事項不宜過多。
- 正確飲食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恆。
- 指導內容配合兒童身心發展及生活實用功能。
- 對於飲食習慣不良者,應個別指導。
- 留意學生每日的身體狀況,不宜一昧強迫進食,應適時給予關懷或輔導。
- 學生輪流打菜及搬運食物,可培養學生自律、自治、互助合作的精神。
- 對於服務熱心、飲食衛生習慣優良者,多表揚鼓勵,以提升服務精神及生活素養。
- 午餐教育,貴在愛心與耐心。
- 進餐中可播放輕鬆音樂,消除學生課業壓力及緊張情緒,以保持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。
- 用餐禮儀指導:午餐期間,學生請務必遵從各班老師指導。學生用餐禮儀注意事項如下:(除用餐外,其餘全程戴口罩)
(一)用餐前:
-
- 將桌面學用品收拾乾淨,擦拭桌面保持乾淨,並拿出乾淨餐墊、餐具。
- 確實洗手,洗手五步驟: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,保持個人衛生。
- 老師簡單介紹今日食譜及其營養。
- 安排學生打菜,並請級任導師從旁指導。
- 基於衛生原則,於教室內進行打菜與盛餐。
- 打菜學生須確實戴口罩分配食物,並正確使用飯匙、菜杓、夾子、湯杓等器具分配菜餚。
- 學生安靜地排隊,等待取餐與盛飯,並對老師或打菜同學點頭表示感謝。取餐盛飯的過程中,不講話、不嬉戲、不脫口罩。
- 菜餚分配時,若使食物不慎掉落地面,不可再食用。
- 安靜回到座位上,等候老師指揮,一起開動用餐。
- 每班公用餐具為飯匙 1 個、菜夾 2 個、菜匙(小湯匙)2 個,與大湯匙 1 個。各班請確實保管和清洗使用,學期初發給各班,期末統一收回。
(二)用餐中:
-
- 保持良好的進餐姿勢,於座位上安靜用餐。
- 碗筷不做敲打、發出聲音;如有午餐防疫隔板請放穩使用。。
- 進餐時,保持愉快的心情、和諧的氣氛,可增進食慾,亦可幫助消化。
- 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,嚼數為 15~20 次為宜。
- 要放進口裡的食物,一次不宜過多。
- 用餐期間,不可說話、嘻笑,安靜享受午餐,且不影響其他同學用餐。
- 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帕蒙住口鼻。
- 嘴裡有食物不要說話。
- 注意各種食物的食用方法,不偏食、不挑食。(落實零廚餘政策)
- 進餐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,用餐時間以 20~30 分鐘為宜。
各班學生於中午 12:15 之後才能離開教室。
- 食物得之不易,應當惜物惜福,儘量吃完所盛裝的飯菜與食物。
- 用餐過程中,請勿播放影片或電視節目,保持和諧的氛圍進行午餐。
(三)用餐後:
- 用衛生紙或手帕擦拭嘴巴,再將餐具擦拭乾淨,個人餐具帶回家清洗。
- 作好垃圾分類及廚餘回收。廚餘請集中到單一「菜桶(較小的餐桶)」中。請勿將廚餘放置於「飯盒(裝飯)」內,方便廚房媽媽整理。
- 果皮、衛生紙等係屬於垃圾,請丟至各班垃圾桶或垃圾場子車,請勿放置於廚餘桶中。
- 整理個人桌面,清潔班級餐車,並進行教室內清潔。
- 餐桶送回廚房洗滌殺菌,搬運時應 2 人一組,保持平衡,避免傾倒。
- 公用餐具由值日生帶至廚房外側公用洗碗槽進行清洗。清洗完成後,帶回班上,置放教室餐車或餐具盒中保管 (請參閱學校宣導影片)。公用餐具請愛惜使用並確實保管好。
- 鼓勵學生飯後刷牙、漱口。
- 飯後僅做靜態活動,不跑步或做劇烈運動。安靜等候午休。
- 鼓勵學生將水果與保久乳飲品帶回家中食用,避免在校衍生其他問題。
(四)附註:
若有發現異物情形,請先保存異物或拍照,立即聯絡午餐相關業務人員(午秘、營養師、學務主任),業務人員將立即至班上處理,並向導師回覆後續處理情形。
